《榜樣7》武大靖的勵志事跡
武大靖是短道速滑運動員,他還是《榜樣7》中的先進代表人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榜樣7》武大靖的勵志事跡簡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榜樣7》武大靖的勵志事跡
每當回想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時的情景,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都覺得心潮澎湃。
2022年2月5日,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比賽中,武大靖與隊友們一起頂住巨大壓力,為中國體育代表團贏下北京冬奧會首枚金牌,取得“開門紅”。武大靖也由此成為第一位連續兩屆冬奧會奪金的中國男子運動員。
奮斗成就夢想。16歲進入國家隊,征戰三屆冬奧會,武大靖用拼搏和堅持為中國冰雪書寫了精彩篇章。
“即使咬牙堅持,也要把事情做好”
在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北京冬奧會首金后,武大靖幾度哽咽,種種經歷仿佛一下子涌上心頭:“這4年的堅持不易,感謝那個從未放棄的自己,終于圓夢了!”
北京冬奧周期,對于武大靖而言尤為艱難。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他一騎絕塵,奪得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金牌,為中國冰雪運動實現了新的突破。“4年后的北京,大家都有期待,我也有期待。”武大靖坦言,備戰北京冬奧會的過程中,有時會“想法多、有壓力”。“克服壓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它,我每天都在學習把壓力變成動力。”他說。
因為年齡的增長與傷病的反復,平昌冬奧會后,武大靖有一段時間沒有進行系統訓練。“不想輸,也不想讓支持我的人看到我輸。”4年中,他一次次把狀態、心態從低谷拉回來,再繼續努力攀登。
“真正的強者,即使咬牙堅持,也要把事情做好。”這是武大靖最喜歡的一句話,也是他這些年的內心寫照。2021年5月,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河北壩上集訓期間,武大靖的膝蓋受傷了。彼時距離北京冬奧會僅剩下半年多時間,這意味著他要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進行康復訓練,提升狀態。
堅定的信念、對勝利的渴望,讓他全力以赴投入訓練。傷病初愈的武大靖出戰了2021/2022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杯,闊別國際賽場已久的他,從每一次出場中總結經驗,尋找感覺。世界杯第四站比賽,他在男子500米比賽中奪冠。“我會把每一個時期做好,朝著北京冬奧會努力。”這枚金牌,讓武大靖重拾信心。
“所有拼搏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征戰北京冬奧會,武大靖的比賽頭盔上畫著孫悟空的頭像。他很喜歡這個角色,不僅因為孫悟空“戰無不勝”,更因為其敢于和對手拼到底的勁頭。
在北京冬奧會十幾天的比賽中,武大靖出戰了4個小項共13場比賽,不斷挑戰著自己的體能和狀態極限。男子1000米決賽又經歷了重賽,他因體能下降選擇為隊友任子威“護航”。賽場上那個“讓隊友先走”的動作,得到無數冰迷點贊。“一定要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看到任子威最終奪冠,武大靖的話語中同樣流露出自豪之情。
不再是初出茅廬的青澀少年,武大靖已成長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的中堅力量。他為了夢想拼盡全力,也可以坦然面對成敗得失:“把每場比賽都當成最后一場去拼,努力就無憾。”
要在高手云集的國家隊贏得一席之地,絕非易事。從進隊之初為隊員做陪練開始,他就在訓練上下足了功夫。“每天看隊友訓練,再和自己的視頻比較,從糾正一個個錯誤動作開始,抓住每一個細節進行調整。”在高強度的訓練下,武大靖苦練兩年,終于有了比試的機會。
2013年,武大靖在男子500米項目上嶄露頭角。2014年索契冬奧會,他第一次登上冬奧舞臺就在500米項目中獲得銀牌,還在5000米接力比賽中和隊友一起拿下銅牌。隨后,他獲得世錦賽冠軍。到平昌冬奧會周期,武大靖已經是男子500米項目“第一人”。
成功沒有捷徑,唯有熱愛與堅持。他的教練曾評價:“武大靖不是最有天賦的隊員,但一定是最努力的那個。”訓練刻苦、專注,追求極致,他用不懈的努力去彌補差距。每天長時間穿著冰鞋,他的雙腳布滿了傷疤和老繭,證明著這些年他為短道速滑傾盡全力的態度。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回頭看,所有拼搏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武大靖說。
“感謝祖國成就了我們”
2002年,只有8歲的武大靖在電視上看到楊揚在鹽湖城冬奧會上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實現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小小年紀的他受到觸動,“為國爭光”的念頭在心中萌芽。
武大靖的家鄉在黑龍江佳木斯。小時候為了練習滑冰,他體驗過冬日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寒冷,也曾因為場地緊張每天凌晨4點就上冰訓練。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江蘇隊教練選中,只身一人坐了3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江蘇,從此成了一名專業運動員。
潔白的冰場,承載著一個少年展翅高飛的愿望。此后幾年中,他全身心地投入訓練,從替補到主力隊員,從省隊到國家隊,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比超越對手更難的,是超越自己。”挑戰與超越,是武大靖每天都在面對的課題,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北京冬奧會為中國冰雪運動帶來的巨變,也讓武大靖感受深刻。“我小時候沒有幾座室內滑冰館,大家在戶外練習,常常凍得發抖。”他說,現在國內很多城市都有了室內滑冰館,孩子們有了更好的練習條件,喜歡冰雪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
武大靖常說,自己趕上了好時代。“國家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訓練條件,讓我們可以心無旁騖地追逐夢想。感謝祖國成就了我們,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如今已是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的他,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他說:“現在隊里有很多十幾歲的小隊員,希望他們快點成長起來,繼承發揚中國短道頑強拼搏、敢于爭先的光榮傳統。”
關于未來,武大靖說,對短道速滑的熱愛,一生都無法割舍。“每天想到要上冰和訓練,我就會感到安心踏實,這就是短道速滑帶給我的感受。只要國家需要,只要身體允許,我還會站在賽場上拼搏,絕不認輸。”
對武大靖而言,北京冬奧會不是結束,而是新的起點。點亮新的夢想,用奮斗寫就的人生將繼續閃光。
武大靖精神品質
“用自己的汗水和拼搏澆灌的青春,不管過程有多難都值得。”3月25日上午,在廣州南沙舉辦的亞洲青年領袖論壇上,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隊運動員奧運冠軍武大靖作為中方青年嘉賓代表致辭,分享他在短道速滑中成長、奮斗與追夢的歷程,講述各國運動員用體育精神相互激勵,共同進步的故事。
“競技體育非常辛苦,天賦對于運動員來說很重要,但是我覺得后天努力更加重要。”武大靖向現場觀眾講述了他艱辛的訓練歷程,“凌晨4點我就去訓練,甚至冬天室外零下三十多攝氏度以及星期天都沒有休息。還記得我第一次上冰,摔倒了107次。訓練結束,我再回到學校,開始一天的文化課學習。”武大靖說,訓練很苦,冰鞋在他腳上劃出無數道刀口,漫長的訓練讓他腳上長出不少老繭,但是數十年的努力與艱辛的付出,也讓他獲得了今天的成績。
武大靖回顧了自己參加冬奧會的經歷,平昌冬奧會摘金依然讓他記憶深刻。“我一共參加過三屆冬奧會,第一次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我與金牌失之交臂,很遺憾我拿到了第二名。四年之后我站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賽場上,當時賽程已過十多天,中國還沒有得到一塊金牌,所有的壓力都放在我們男隊的身上,我的壓力也是特別大。當我站在決賽跑道時,反而變得輕松了。我告訴自己,訓練中我已經做到了自己的全部努力,剩下的就是上場,讓自己發揮得更好。”武大靖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打破了世界紀錄獲得冠軍,并為中國代表團贏得了此屆冬奧會的首枚金牌。“回想起那些拼搏的歷程,回想是什么支撐自己不懈奮斗?是夢想。”武大靖說,他一直夢想著為國爭光,為榮譽而戰,為團隊拼盡全力,夢想一直驅動他一路前行。“我相信夢想也激勵著每一位亞洲青年。”
競技體育非常辛苦,但是武大靖認為體育精神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各國運動員用體育精神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在比賽現場,各國運動員是競爭對手,但在賽場下,大家都是好朋友。“國外的運動員多次邀請我在訓練之余去他們國家走一走,我也邀請他們來我們中國吃燒烤,多來看看中國各方面的發展。各國運動員用體育精神相互激勵,共同進步。”
《榜樣7》觀后感范文
3月25日晚,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榜樣7》首播,再次引發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熱烈反響。《榜樣7》不僅展現了王亞平、王傳喜、艾愛國、張玉滾、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的典型事跡,更折射出黨的組織建設的三方面實踐成果。
從《榜樣7》看大抓基層黨建的實踐成果。__以來,黨中央統籌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農村、城市、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一個都不能少”,激發基層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基層涌現出許多先進黨員和黨組織,在《榜樣7》中就有生動體現:廷·巴特爾是“草原之子,牧民英雄”,魏德友是戍邊巡邊“活界碑”,“貼心書記”孫金娣在南京市仙林街道為群眾化解糾紛,“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苦干36年建成“生命渠”,“燃燈校長”張桂梅堅持貧困地區教育一線40余年……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基層各地的榜樣人物,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等高尚品質,以實際行動讓黨旗在各自的基層陣地上高高飄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必將涌現更多來自基層的先進典型,必將續寫更多榜樣故事。
從《榜樣7》看制度治黨的實踐成果。《榜樣7》中人物都受到了以中共中央名義的黨內表彰,在新時代,黨內表彰嚴格遵循黨內法規和具體制度,是制度治黨的一種體現。2017年時,中共中央批準實施了《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構建起了嚴謹嚴密的黨內功勛榮譽表彰體系,不論是“__”和榮譽稱號還是“兩優一先”表彰,都要嚴格遵循表彰條例,更加彰顯了黨內表彰的嚴肅性與權威性。__以來,通過制度治黨的新實踐,我們黨已經形成了以黨章為根本,以準則、條例等中央黨內法規為主干,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將黨內表彰和選樹榜樣以嚴格的黨內制度固定下來,《榜樣7》正是新時代堅持制度治黨的體現之一。
從《榜7》看黨員教育創新的實踐成果。《榜樣7》不僅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同時在共產黨員網、共產黨員微信等網絡平臺集中展播。2012年時,要求“哪里有共產黨員,共產黨員網就要努力覆蓋到哪里”,進入新時代,共產黨員網等網絡平臺更加完善,切實提高了黨員教育培訓的覆蓋面,特別是在農村地區,依托網絡平臺開展黨員培訓教育,正是對過去電視教育片和現代遠程教育的傳承與創新。再具體到《榜樣7》本身,綜合運用典型事跡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增強了黨性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經播出就在廣大黨員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在網絡媒體上許多網友紛紛用“淚目”“致敬”等留言表達了感動之情。進入新時代,黨員培訓教育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教育,要引導黨員干部傳承紅色基因、筑牢思想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就必須注重創新方式方法,特別是采取宣傳典型這種方式,既不能失真失實,又要引人入勝。《榜樣7》乃至整個《榜樣》系列專題節目就是創新成果之一,也為各地各部門做出了良好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