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買畫的趣聞
晚清重臣張之洞有件有趣的軼事:曾自掏腰包買詆毀自己的畫,這是怎么回事?趕緊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張之洞買畫的趣聞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張之洞買畫的趣聞:
張之洞長得不帥,個子很矮,初任湖廣總督時,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當地的一名畫家甚至拿他開涮,畫了一幅“三矮奇聞”的水彩畫,畫上的三個矮子分別是張之洞和他的兩位同事。
如此詆毀朝廷重臣,敗壞總督的名聲,連屬下都看不下去了,要求總督大人把這個畫家抓起來。
以張之洞當時的權力,抓個畫家當然是小菜一碟,可是,他卻選擇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畫買了下來。此舉讓輕視他的畫家佩服不已,從此對他畢恭畢敬,再沒有詆毀之作傳出。
清末怪杰辜鴻銘是名副其實的“學歷帝”,一共拿了13個博士學位。所以辜鴻銘的狂妄也前無古人,不管面對平民百姓還是高官達貴,他說話從來都是口無遮攔,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張之洞非常欣賞此人,常找機會和他聊天,可是辜鴻銘毫不領情,嘲笑奚落之語不絕于耳。
當時,辜鴻銘的狂妄已經引起朝廷眾多官員的反感,如果張之洞找個借口殺了辜鴻銘,根本不會惹任何麻煩。可是,張之洞卻選擇了“退一步”,他不但沒有打壓辜鴻銘,還處處保護他。此舉讓辜鴻銘感激不已,從此跟隨張之洞長達20年,成為其最忠實的幕僚。
張之洞和李鴻章是死對頭,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也順理成章成為張之洞的政敵。張之洞從兩廣總督調任湖廣總督時,接替他位置的人恰巧就是李瀚章。一路上,李瀚章的心里都在打鼓,兩廣本來就貧窮,張之洞在任時又做了不少大事,粗略算一下,財政虧空應該有2000萬兩銀子,這個爛攤子,讓人如何收拾?
出人意料的是,在交接財務時,張之洞卻說:“省庫還有200萬兩銀子,都留給你用吧。”
李瀚章驚得張大了嘴巴,按說,他如此敵視張之洞,就算有盈余,張之洞也應該揮霍一空,不給他留分文,沒想到,張之洞卻選擇“退一步”,為他的上任鋪平了道路。
至此,李瀚章對張之洞再也恨不起來,日后還幫張之洞躲過了一次彈劾。
張之洞簡介: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貴州興義府人。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領,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創辦了自強學堂、三江師范學堂、湖北農務學堂、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北工藝學堂、慈恩學堂(南皮縣第一中學)、廣雅書院等。政治上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工業上創辦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八國聯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并鎮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顧命重臣晉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謚文襄。有《張文襄公全集》。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張之洞是慈禧扶植起來以抗衡湘軍和淮軍勢力的重要人物,又是清流派重要成員,一生在清廷權力的中心周旋,試圖以最小代價的改良實現中國向近代國家的蛻變。他對西方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有一定深度的認識,但與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激進改良派持有不同的主張;對革命黨人采取鎮壓態度。
而另一方面,他又是繼曾國藩、李鴻章后,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為中華民族重工業、輕工業及近代軍事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因此在清亡后被遺老們視為清朝滅亡的“禍首”。張之洞為官十分清廉,家有薄田若干,死后不增一畝,但創設工廠的巨大資金采取“中飽”、“私規”的方法進行募集(如抽簽捐款),又得罪了當地富商。另外,所到之處,建設很多,人稱“財屠”,與袁世凱(喜好打仗,人稱“人屠”)、岑春煊(喜好彈劾官吏,人稱“官屠”)并稱“清末三屠”。因此,作為晚清政治界、思想界、經濟界和文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張之洞樹敵頗多,死后毀譽不一,甚至毀多譽少。
去世之際,《天津大公報》評論說:觀其一生,“張相國毫無宗旨,毫無政見,隨波逐流,媚主以求榮之人也。”梁啟超則稱“張之洞,浮華之人也”。但他主政湖廣多年,百姓口碑頗佳。 而且,他在湖北打下的基礎,客觀上為辛亥革命爆發創造了條件。孫中山曾稱“張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袁世凱曾盛贊張之洞學問。但卻又消遣其不夠務實:“張中堂是講學問的;我是不講學問的,我是講辦事的。”張之洞幕僚辜鴻銘聽聞,憤而斥之。鄭孝胥曾說“南皮(張之洞)有學無術,項城(袁世凱)不學有術,西林(岑春煊)無學無術,惟端公(端方)有學有術。”張之洞聽說之后,笑著表示:“我是無術,也無學。不過比項城跟西林多認識了幾個字。袁項城何止有術,根本是多術!至于端方,只是整天搜集假字畫跟假碑文,這樣也叫做有學?根本是鄭孝胥在巴結。”消遣了鄭、端、袁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