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
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以下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借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jīng)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jīng)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yīng)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
晉獻公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dāng)時就滿口答應(yīng)下來。
虞國大夫?qū)m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xiàn)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yuǎn)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借口整頓兵馬,駐扎在虞國,然后發(fā)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dāng)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fù)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左傳·僖公五年》
【求解驛站】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活學(xué)活用】朝鮮自古就是我們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可謂一體。
【妙語點撥】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兩者利害相關(guān),互相依存。宮之奇用這個恰當(dāng)?shù)谋扔?,指出了虢、虞兩個小國的命運是息息相關(guān)的。虞公沒有聽信宮之奇的勸諫,只顧得貪圖眼前利益,缺乏遠(yuǎn)見和納諫情懷,結(jié)果既損害了虢,也葬送了虞的江山,自己還淪為了俘虜。唇亡齒寒的教訓(xùn)實在是太深刻了。
【近義】唇齒相依、息息相關(guān)
【反義】勢不兩立
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索米長安
漢朝時期,有一個名叫東方朔的文人,寫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情詼諧。起初在京城長安做“公車”(一個很小的官),起初還非常興奮,可是,時間一長,東方朔就犯嘀咕了。眼看董仲舒、公孫弘官居顯赫,自己卻仍然是個小小的“公車”待詔,無權(quán)無勢,自然很不甘心。東方朔想吸引住皇帝的眼球,以便得到重用,便謀劃了一個點子。
當(dāng)時為皇家照看馬隊的都是些侏儒。盡管這些侏儒官階很低,但他們卻可以經(jīng)常接近皇帝。一天,東方朔對看馬的一個侏儒說:“皇上最近說啊,你們這些人,身材矮小,耕田種地,力氣不如別人,從軍打仗也打不過別人,做地方官也管不住別人,白白消耗國家的財物,他準(zhǔn)備把全國的侏儒都?xì)⒌簟?rdquo;侏儒聽聞后,嚇得不得了,居然痛哭流涕。
東方朔見此情景,趕緊說:“別害怕,我給你們想個辦法吧。”那侏儒非常感激,連忙問是什么辦法。東方朔說:“你應(yīng)該聯(lián)合所有的侏儒,一見到皇帝就長跪不起,請皇帝寬恕你們的小個兒。”果然,所有的侏儒在皇帝出行時,齊刷刷地跪在皇帝面前請罪,一個勁兒地說著:“皇上饒命!皇上饒命!”這可把皇帝整暈了,便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侏儒們說:“東方朔說皇帝要殺掉我們。”
皇帝于是召見東方朔,質(zhì)問他為何造謠惑眾。東方朔理直氣壯地說:“臣朔饑欲死。臣言可用,幸異其禮;不可用,罷之,無令但索長安米也。”意思是說,反正我可能被殺頭,那我就直說吧。這些侏儒們身高不到一米,每月的俸祿是一袋米、二百塊錢。我身高差不多兩米,每月的俸祿也是一袋米、二百塊錢。結(jié)果侏儒們快撐死了,我卻要餓死了,這是不合理的。如果皇帝認(rèn)為我說的有道理,就先讓我吃飽飯。如果覺得我沒用,請立即罷免,也好為長安節(jié)約點米。”
皇帝聽后怒氣頓消,還開懷大笑,不久便讓東方朔從“公車”待詔轉(zhuǎn)到金馬門待詔。從此,東方朔收入提高了,和皇帝接觸的機會也明顯多了。這就是膾炙人口的“索米長安”的故事。
——《漢書·東方朔傳》
【求解驛站】求取米糧。后多用來形容謀生。
【活學(xué)活用】東方朔靠著~,讓皇帝給他升了職,加了薪。
【妙語點撥】從東方朔“索米長安”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東方朔并非一個中規(guī)中矩的讀書人,他的身上不僅充滿詭詐之氣,而且還有一股詼諧之風(fēng)。東方朔故意嚇唬侏儒將有殺身之禍,借侏儒和自己身高懸殊,卻享受同等俸祿一事,表達(dá)對皇帝分配方案的不滿。這種對比極富喜劇性,東方朔一沒求官,二沒要地,只求填飽肚子。他言語得當(dāng),詼諧幽默,惹得漢武帝樂不可支,不僅化解了對東方朔造謠惑眾的憤怒,還提拔了東方朔,可謂一石二鳥!
【成語接龍】索米長安→安居樂業(yè)→業(yè)精于勤→勤兵黷武→武不善作→作壁上觀→觀變沉機→機變?nèi)缟?rarr;神安氣定→定國安邦→邦家之光→光被四表→表里如一→一心一意→意氣風(fēng)發(fā)→發(fā)揚光大→大失所望
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疲于奔命
春秋時期,楚國戰(zhàn)勝宋國,大將子重居功要求楚王把北部兩處地方封賞給自己,大臣申公巫臣極力反對,楚王沒有答應(yīng)子重的要求。另一個大臣子反想娶漂亮的夏姬,巫臣卻說夏姬命相不好,不能娶她,可是后來巫臣卻娶了夏姬,與她一起逃到了晉國。這樣,子重、子反都非常仇恨巫臣。
子重和子反為了報仇,于是,合伙殺了巫臣的家族,瓜分了他們的財產(chǎn)和妻妾。巫臣得知這個消息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給子重、子反兩人。信中寫道:“你們這兩個壞蛋,實在太可惡了!我一定要叫你們受命奔走,疲竭而死!(原文是:‘余必使?fàn)柫T于奔命以死。’)”
為了實現(xiàn)諾言,巫臣帶了一些戰(zhàn)車和軍士來到落后的吳國,幫助吳軍訓(xùn)練駕車射箭。在巫臣的訓(xùn)練下,吳國的軍隊逐漸強大起來。于是吳軍不斷出兵,逐個攻擊楚國東邊的屬國,把它們并入?yún)菄鎴D。這樣,告急的文書經(jīng)常傳到楚國都城。楚王每次接到告急文書,總是派子重、子反率軍前往救援。他倆剛結(jié)束一場戰(zhàn)事歸來,還未得到休息,又奉命出兵平定另一處戰(zhàn)事。一年之中,兩人率領(lǐng)大軍往返奔波,竟達(dá)七次之多,被弄得筋疲力盡。巫臣達(dá)到了復(fù)仇的目的。
——《左傳·成公七年》
【求解驛站】原指因奉命到處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應(yīng)付,非常疲勞。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盡。疲,疲乏,勞累;奔命,奉命奔走。
【活學(xué)活用】如果工作沒有計劃,往往容易弄得~,而且事倍功半。
【妙語點撥】子重、子反與巫臣三個人為了報復(fù),想法設(shè)法地設(shè)計陷害彼此。結(jié)果,弄得魚死網(wǎng)破——巫臣的家族被滅,財產(chǎn)也被子重、子反二人瓜分殆盡;子重、子反則被復(fù)仇心切的巫臣弄得是疲于奔命。靜下心來想想,這又是何必呢?人生在世不過短短數(shù)十年,倘若在心里種下仇恨、抱怨,久久不能釋懷,甚至制定出一系列的報復(fù)計劃,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都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折磨。既然如此,那么,為什么不胸懷寬闊些,凡事看開些呢?
【近義】馬不停蹄、席不暇暖、孔席墨突
【反義】悠閑自得
以上就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來于歷史故事的成語3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